河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反映水体污染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,受污染水体溶解氧浓度变化的过程反映了河流的自净过程。当水体中存在溶解氧含量下降,浓度低于饱和值,水面大气中的氧就溶解到河水中,补充消耗掉的氧。如果有机物含量太多,溶解氧消耗太快,大气中的氧来不及供应。水体的溶解氧将会逐渐下降乃至消耗殆尽,从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。当河水中的溶解氧耗尽之后河流就出现无氧状态, 有机物的分解就从有氧分解转为无氧分解,水质就会恶化。由此可见,溶解氧在河水自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并且水体的自净能力直接与曝气能力有关。
河道曝气技术就是根据河流受到污染后缺氧的特点,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,加速水体复氧过程,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,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,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净化,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。
河水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大气复氧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,其中大气复氧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。大气复氧是指空气中氧溶于水的气–液相传质过程.这过程中也可称为天然曝气。但是,单靠天然曝气作用,河水的自净过程非常缓慢。故此需要采用人工曝气弥补天然曝气的不足。有效地改善水体生态环境。
以下是针对本项目现状可以有效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方法:
1、增加水体流动性
通过增加水体流动性可以提高溶解氧含量。这是因为当水体流动时,空气与水体接触面积增加,从而使空气中的氧分子更容易进入水体中。
2、增加氧气供应
在缺氧的水体中,可以通过增加气供应来提高溶解氧含量。这可以通过在水体中增加机械通风设备、喷泉、瀑布等来实现。这些设备可以将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水体中,从而提高溶解氧含量。
根据丰城市生态环境局提供2024年6月27日~6月30日工程区域内断面水质检测点数据结果,主要是溶解氧浓度指标为2.5mg/L左右,低于III类水标准5mg/L的标准,导致水体不达标,而曝气增氧是解决水体缺氧最直接手段。由于河道河水流动性差,曝气増氧机的选择应以增氧、造流为主要目的,可采用射流式增氧或造流式增氧等水下增氧系统,也可采用水下增氧与表面增氧的结合形式,对于景观效果要求较高的河段,可适当配备喷水式曝气增氧机,兼具增氧与景观的双重效果。